綠色建筑,是一種高質量建筑,在以人為本的前提下更好的處理與自然的關系。最大程度的保護環境,同時又能滿足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主要是指對環境不會產生不好的影響,還能夠充分利用環境自然資源,且在盡量維持周圍環境原本的平衡前提下的一種與自然環境共生的建筑。
首先,在建筑的建設過程,綠色理念將滲透到所有環節當中,從最開始的設計,到使用,再到最后的拆除,綠色理念無處不在,將為使用者提供自然的宜居環境。其次,與傳統方式建筑相比,因其在設計的過程中會充分考慮與周圍的人文、生態環境等因素,進行有針對性的設計,使其融入到周圍的環境當中,成為地標建筑。
再次,在融合的同時,綠色建筑會充分整合各類自然資源,進行優化使用,包括陽光、水源、綠化、空氣、建筑等,使建筑空間、外部環境可以有效地互為補充,形成綠色一體化的格局??偟膩碚f,綠色建筑理念的普及是整個建筑行業的必然發展方向,然而要普及理念,建立有效的綠色建筑評價體系就顯得尤為重要。
主要應以節能、環保、綠色為基本點,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結合所建建筑地區的各種環境特點,對建筑全壽命期內的傳統“五大指標體系”和“提高與創新”六大指標進行綜合評價。綠色建筑既減少了資源的消耗,又增強了建筑使用壽命,還減少了建筑對自然產生的破壞。突出在整個建筑環節內統籌考慮的原則,強調了經濟、環保、綠色的原則,更好的處理建筑與自然的關系。
隨著地球環境的惡劣變化,人們對于綠色的呼聲逐漸增強,綠色生活受到越來越多人的歡迎,使得建筑行業不得不朝著綠色、健康的理念不斷努力,才能建出符合時代需求的建筑。我國綠色建筑雖然發展時間短,但發展迅速,已初步形成體系。新標準更加注重品質,從百姓的需求出發,將助力綠色建筑轉型提升,推動建材行業的綠色開發。
標準體系不斷完善。目前,包括校園、醫院和生態城等行業都通過了相應的綠色評價體系。全國多省市發布了因地制宜的評價體系,這些標準體系的發布,囊括了建筑過程的不同階段,很好地促進了綠色建筑的發展。工藝技術不斷提升。隨著國家和地區多部門支持對綠色建筑的理論性研究,舉辦各種建筑技術和產品交流的機會,鼓勵綠色建筑創新的獎勵政策,促進綠色建筑從設計理念到建造過程整個周期中的多維度技術創新。
自國家啟動綠色建筑法律制定發布工作以來,天津、河北、江蘇、重慶、湖南、廣東、深圳等省市也相應地制定了符合當地發展的綠色建筑法規,綠色建筑已初顯法律效應?!靶拗趪?,其德乃豐”。綠色建筑包含了對環境、資源和人文等方面諸多綠色研究,是綠水青山的一部分,是中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一步,將影響人民群眾生活的方方面面。
利用自然。綠色建筑根據不同地區的自然環境、人文環境,采取不同的設計理念,不存在固定的建筑套路和目的。綠色建筑充分利用自然,如太陽能、風能、水資源,強調房屋內部與外界環境的溝通,這種開放包容的理念不同于傳統建筑的封閉布局?。節能環保。綠色建筑需要融入自然,成為自然的一部分,充分利用周圍的各種資源,這樣才能利用更少的建筑材料,做到保護資源和生態保護。
同時在建材的使用方面,要考慮到建材的回收再利用,合理處置建筑垃圾,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健康舒適。人們對于建筑物的首要要求就是一個舒適安全的環境,能夠在里面健康的生活,這也是建筑物最基本的功能。各種病毒已經給我們帶來帶來了無數次的傷害,特別是最近全球大范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以來,更凸顯了環境健康問題,百姓對于一個健康生活環境的需求更加的迫切。
回歸自然?;貧w自然就是要建筑設計者在設計時應將周圍的環境因素充分考慮進去,讓建筑物融入到環境當中,不再使用對環境有污染的建材,保護我們的生態環境,做到經濟與環境協調一致,將認識世界與改造世界,同時又與自然和諧相處。
綠色建筑設計中,應合理使用新能源,避免破壞周圍的生態環境,尊重建筑自然循環設計的基本原則。所以在建筑設計時,應當充分的結合綠色元素和綠色理念,真正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兼顧的目標。綠色理念的合理應用能夠將建筑過程中的資源得到更大化的利用。這樣不僅避免了很多建筑全生命周期過程中產生的環境污染,更滿足了人們對于舒適健康環境的基本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