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向全世界首次明確提出碳達峰和碳中和的目標,表示我國將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并且承諾力爭于 2030年前達到峰值,203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0%~65%, 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宏遠目標。
碳中和目標對建筑業的影響之一是建筑業的市場將有增有減。增量市場首先是新能源工程建設迎來投資快速增長的機遇。到2030年,我國光伏、風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根據國家能源局數據,截止到2020年底,我國光伏、風電裝機容量是5.3億千瓦,還有很大差距。據有關金融機構預測,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我國光伏、風電裝機建設投資規模約60萬億元。增量市場還包括其他可再生能源投資、新能源充電樁等領域。此外,對現有建筑的節能改造也是一個巨大的增量領域。減量市場則是鋼鐵、水泥等能耗大戶行業,需要繼續去產能、優結構。
碳中和目標對建筑業的影響之二是建筑業的建造方式需要徹底改革。2020年7月,住建部、發改委、工信部等13個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實行工程建設項目全生命周期內的綠色建造,推動建立建筑業綠色供應鏈,提高建筑垃圾的綜合利用水平,促進建筑業綠色改造升級。同一時間,由住建部、發改委等7部門印發的《綠色建筑創建行動方案》明確,到2022年城鎮新建建筑中綠色建筑面積占比達到70%,既有建筑能效水平不斷提高,裝配化建造方式占比穩步提升,綠色建材應用進一步擴大。2021年1月,住建部決定在湖南省、廣東省深圳市、江蘇省常州市開展綠色建造試點,促進建筑業轉型升級和城鄉建設綠色發展。
未來可實現減排節能的綠色建筑大有可為,建筑企業需要理解這一趨勢,抓住機遇快速推進業務創新和技術創新,將帶來生產方式、業務模式革新,孕育豐富市場機遇。在我國邁向碳中和的過程中實現自身的高質量發展。